6月27日,“双高协同·五链融合”未来信息技术高质量发展对话对接活动在南京经开区红枫科技园举行。本次活动由江苏省教育厅主办,南京邮电大学、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承办,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江苏)、江苏省第十七批科技镇长团南京人工智能产业团、南京新港高新园管理办公室协办。活动解读未来信息技术企业服务政策、推介南京经开区产业发展情况、介绍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发布江苏高校未来信息技术高价值技术成果、发布30项“揭榜挂帅”项目需求。
中国科学院院士、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主任黄维线上致辞,江苏省教育厅副厅长杨树兵,南京邮电大学党委书记郭宇锋,南京经开区管委会主任蓝军,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副校长赵强,南京工程学院副校长朱松青,苏州科技大学副校长肖洋,江苏理工学院副校长叶霞,扬州大学副校长韩杰,江苏科技大学副校长叶永林,盐城师范学院党委副书记于建江,淮阴师范学院副校长张言彩,江苏师范大学副校长董晓臣,盐城工学院副校长丁成,南京市科学技术局副局长陆璐,南京经开区管委会副主任汤伟、赵静、钟凯出席。省教育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市科技局、南京经开区管委会相关处室负责人,34所高校科研管理和产学研部门负责人,55家重点企业技术经理人以及金融机构代表等参加。
黄维认为,本次活动充分体现江苏省政府部门、教育界与产业界协同发力的决心,为加速科技成果转化提供了重要抓手。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始终致力于有机电子与柔性显示领域的原始创新和产业协同,坚持创新驱动、抢占技术制高点,深化产教融合、培育高端人才,优化协同机制、打造创新共同体。希望以此次活动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校地企三方合作,打通教育链、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五链融合”壁垒,与各位嘉宾携手书写信息技术变革的崭新篇章。
杨树兵指出,作为教育强省、科技强省,江苏肩负着“为未来筑根基、为产业闯新路”的时代使命。希望各高校与企业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以“基础+应用”双线突进,抢占前沿技术新高地;坚持真协同、真创新,贯通产教“双向奔赴”堵点,以“双高协同”打造五链融合新范式;坚持强化全国区域技术转化中心建设,以“平台+政策”双轮驱动激活成果转化新动能;坚持国内大循环牵引国际双循环“互促共生”发展航向,以“自主+开放”双翼赋能,开创全球合作新格局。
郭宇锋表示,此次活动旨在推进全国高校区域技术转移转化中心建设,充分激活高校与高新区“双高协同”乘数效应,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提供核心引擎。近年来,南邮大力实施“一市一院一特色”“一技一企一平台”校地校企协同创新战略,取得了一系列显著成绩。南邮将充分发挥学科专业与新质生产力相契合的优势,促进学校智力资源与高新区产业生态形成“双向赋能”良性循环,为区域科技和产业创新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蓝军表示,近年来,南京经开区联合南邮等高校不断探索践行“双高协同”路径,先后共建“南邮信息产业技术研究院”“江苏省卓越工程师学院”“南京邮电大学人工智能学院”,落户藏语智能信息处理及应用等全国重点实验室和省级重点实验室,校地融合成效显著。诚邀更多高校和企业在南京经开区落地发展,园区将提供全方位优质服务,与各位来宾做深做实“五链融合”文章,进一步夯实南京信息技术产业发展的硬核底座。
江苏省工信厅信息基础设施处主任秦仕昊解读《江苏省未来信息技术企业服务政策》,为与会企业把握政策红利、实现快速发展提供专业指导;南京经开区投资促进局局长卢咏歌以“青春赋能双高协同,校地共促五链融合”为题作产业推介,园区将以全面深化校地融合为抓手,加快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南京邮电大学一流学科和高水平大学建设办公室主任刘芫健介绍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光学工程、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南京邮电大学优势学科。
南京大学“零碳传感——RFID重塑下一代无源传感技术”、南京理工大学“全链条一体化智能数据安全防御体系研究”、苏州大学“OLED蒸镀装备”、南京邮电大学“一种基于图像处理和多模态数据融合的短期辐照度预测方法、装置及存储介质”、南京工业大学“便携式双目立体视觉道路智能巡检设备研发及应用”、苏州科技大学“‘柔’通天下——高性能超柔性5G天线领航者”等30项江苏高校未来信息领域高价值(专利)技术成果发布。
2024年起,南京经开区面向区内企业长期征集企业科技创新发展技术需求,本次活动遴选出30项“揭榜挂帅”项目需求集中发布,涵盖新型显示、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生命健康等产业。
南京中科神光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林盛围绕“多波长低噪声窄线宽精密光纤激光技术”主题、南京明航智飞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葛丁荣围绕“‘智能+’微型无人机”主题、江苏省有机电子与信息显示协同创新中心李晓艳围绕“视界中国-打造国产一流柔性显示材料”主题、江苏省物联网技术与应用协同创新中心王琴围绕“高效能星地通信终端”主题分别进行项目路演。
下一步,南京经开区将坚持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解决企业技术需求和高校成果应用为导向加快推动更多高校的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